呼伦贝尔:深化电力改革 加快华能伊敏、海拉尔、满洲里电厂等直供步伐

    近日中共呼伦贝尔市委员会、呼伦贝尔市人民政府下发关于印发《呼伦贝尔市工业和信息化产业转型升级实施方案》的通知,以下为通知全文:
    各旗市区党委、人民政府,市直有关部、委、办、局,驻呼伦贝尔市有关单位:
    现将《呼伦贝尔市工业和信息化产业转型升级实施方案》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贯彻实行。
    呼伦贝尔市工业和信息化产业转型升级实施方案
    为推动我市工业和信息化产业转型升级步伐,结合呼伦贝尔市实际,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总体目标
    (一)指导思想
    坚持稳中求进的总基调,以提高质量效益为中心,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按照自治区关于建设“五大基地”的要求,转变发展方式,加快产业升级,推动传统产业新型化,新型产业规模化,实现工业持续稳定发展。
    (二)基本原则
    ——坚持美丽发展原则。牢固树立“生态立市”理念,落实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措施,落实环保法规,把好项目入口关。推进设计开发生态化、生产过程清洁化、资源利用高效化、环境影响最小化,淘汰落后产能,推广应用节能降耗新技术、新工艺,推进工业节能降耗,发展循环经济和再造产业,培育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工业体系。
    ——坚持市场导向原则。遵循市场规律,把握市场需求,明确产业发展方向,培育主导型产业。
    ——坚持优势取胜原则。依托呼伦贝尔资源、气候、区位、人口、环境等要素禀赋优势,扬长避短、壮大增量、盘活存量、转型升级,打造具有竞争优势的现代产业体系。
    ——坚持集群链条发展原则。以产业链促进集群化发展。按照“布局合理、特色鲜明、集约高效、生态环保”的原则,推动产业集群建设。着力培育一批竞争优势突出、带动性强的主导产业龙头企业,不断延伸和完善产业链条。
    (三)总体目标
    ——工业发展质量明显提升。建立环境友好型工业体系,完成自治区下达能耗指标,资源产出水平和循环利用水平显著提高,单位工业增加值资源消耗明显下降,工业技术含量、附加值明显增强。力争主要产品单位能耗和废水排放量处于全区领先水平,基本实现从粗放经营为主向集约经营为主转变。
    ——做强优势产业,培育成长型产业。发展壮大农畜产品加工、木材、电力、煤化工等传统优势产业,培育岭东、岭西乳肉加工基地和满洲里木材加工基地;着力培育新型玉米加工、煤化工、有色金属、新型建材、云计算、大数据、互联网+等成长型产业。
    ——推动生产要素的优化组合,围绕骨干产业扩链、展链,不断延长产业链条。构筑“煤—电—化—加”、“采—选—煤电—冶—加”、“煤—电—云存储—云应用—大数据加工”、“农户(合作社、家庭农场)—基地—加工—销售”、“互联网+”等骨干产业链条体系。
    ——创新工业园区管理和运营模式。加强工业园区产业承载能力建设,提高单位面积投资强度,提升基础设施保障能力,引导社会资金通过多种途径参与园区基础设施建设,培育工业园区开发建设运营主体。2015年,打造4个百亿园区;到2017年,打造5个百亿园区,其中产值超500亿元以上园区1个;到2020年,打造6个百亿园区,其中产值超1000亿元以上园区1个。
    ——扶持中小企业发展,培育工业信息化发展生力军。既发挥大企业顶天立地作用,又发挥中小企业铺天盖地作用。工业、信息化及生产性服务业中小企业创业创新活力进一步增强,竞争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不断增强,整体发展质量全面提升,社会就业贡献更加突出。各类基础较好、成长性强的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达到100户以上;力争培育一批营业收入超10亿元乃至超100亿元的企业集群。
    二、实施内容
    (一)推动农畜产品加工业向规模化、品牌化、高端化升级
    发挥呼伦贝尔绿色、天然、有机优势,推进农牧业产业化,走高端、稀缺、品牌发展之路。推行“龙头—农户—基地—市场”的产业链组合模式,保证农畜产品原料品质和供应。大力推动乳、肉、油、淀粉等农畜产品加工企业的转型升级,培育一批重点龙头企业。培育与引进相结合,打造农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和具有呼伦贝尔地域特色的绿色高端品牌。引导企业采用新技术、新工艺,开发新产品,提高产品竞争力,提高农畜产品科技含量,建立绿色食品可追溯系统。
    目标:力争2015年,乳制品加工能力达到20万吨,肉类40万吨,食用油60万吨,马铃薯淀粉20万吨,实现产值400亿元。2017年实现产值500亿元,2020年实现产值600亿元。
    支撑项目:一是以发展不饱和脂肪酸及非转基因油脂为重点,引入知名企业,整合市域内油脂加工业。加快整合海拉尔、满洲里、牙克石等地油菜籽加工企业,壮大岭西地区大型不饱和脂肪酸菜籽油加工龙头企业;整合扎兰屯、阿荣旗、莫旗、鄂伦春等地大豆加工企业,打造岭东地区大型非转基因大豆加工龙头企业。二是以纯粮白酒为重点,培育白酒产业龙头企业。三是以生产婴幼儿配方奶粉为重点,积极推进市域内乳品加工企业整合。支持雀巢乳业进一步扩大生产规模;友谊乳业等企业进一步提高调制乳粉、婴幼儿配方乳粉等小包装终端产品比重;在海拉尔区或周边旗市培育、引进一家乳品龙头企业;在岭东地区培育、引进一家乳品龙头企业。四是以生产绿色有机牛羊肉为重点,支持呼伦贝尔肉业集团整合全市肉类加工产业,完成对岭西肉类加工企业的兼并重组,打造呼伦贝尔肉业的领军企业。鼓励和引导肉类加工企业大力发展分割肉、精选肉、冷鲜肉等深加工产品,鼓励企业开发发酵肉等高端产品,提高肉类精深加工水平。五是以基地建设为重点,推进马铃薯淀粉产业整合。加大马铃薯基地建设力度,培育大型龙头企业,推动市域内马铃薯加工企业努力开发新产品,发展薯类系列食品、保鲜制品、半成品、变性淀粉等系列产品,提高产品附加值。六是加大品牌培育工作力度,打造具有呼伦贝尔地域特色的绿色高端品牌,以品牌优势占领农畜产品加工高端市场。
    (二)推动玉米化工产业向高、精、尖迈进
    围绕玉米、玉米秸秆、玉米芯深度加工转化,培育现代长产业链玉米加工业,推动玉米加工产品由抗生素原药、氨基酸、酒精等向抗生素成药、药用玉米糖浆、变性淀粉、苏氨酸、柠檬酸、山梨酸、可降解聚合物等产品迈进。鼓励玉米加工企业建立玉米加工和废物废液综合利用循环经济模式,围绕玉米加工企业建设印刷、包装、仓储、配送、物流等上下游关联项目,延伸玉米产业链条,壮大玉米产业经济。
    目标:力争到2015年,全市玉米转化能力达到300万吨,2017年达到400万吨,2020年达到800万吨。2015年玉米转化产业力争实现产值150亿元,2017年实现300亿元,2020年实现产值500—1000亿元。将呼伦贝尔打造成世界最大的抗生素原料药生产基地,全国最大的氨基酸、苏氨酸生产基地。
    支撑项目:一是推动东北阜丰公司技改扩能项目实施;二是推动牙克石北方药业三期项目实施及海拉尔鸿洋药业尽早投产;三是推动同联集团抗生素深加工项目实施;四是引进新的玉米加工转化主体,推动鄂伦春旗200万吨、莫旗100万吨等玉米加工转化项目落地。
    (三)推动煤炭由外销为主向就地加工转化为主转变
    根据转化需求和市场变动情况,适度发展煤炭产业。新增煤炭产能必须全部实现转化。鼓励发展煤炭就地提质项目。以盛虹集团、东方希望集团、阜丰集团为实施主体,推动五一煤化工基地建设。扶持扎兰屯、牙克石适度发展煤化工产业,推动伊敏现代煤化工示范产业基地开工建设。推进煤制化肥、煤制甲醇等传统煤化工产业和乙二醇、二甲醚、聚甲醛、聚酯等新型煤化工产业。
    目标:力争到2020年煤炭就地转化率超过60%。煤电、煤化工占全部工业产值比重明显提高。
    支撑项目:重点推动阜丰160万吨煤制尿素、东能120万吨煤制二甲醚、盛虹390万吨煤制二甲醚项目。
    (四)推动电力产业由外送为主向本地利用转化为主转变
    加大电力输配基础设施建设,发挥全市电力装机参数高、容量大、成本低优势,积极推进发电企业与冶金、生物、化工、云计算等符合直供条件的用电企业开展电力直供。加强自备电厂供电体系建设,提倡推广自备电厂模式,支持各类工业园区大型化工、生物、冶金及建材、云计算企业建设自备性质的电力自营区。巩固现有电力市场,积极推进电力外送新通道建设。
    目标:到2017年,全市全社会用电量达到150亿千瓦时,其中工业用电量达到100亿千瓦时以上,2020年全社会用电量力争达到500亿千瓦时左右,其中工业用电量超过300亿千瓦时。电力自营区建设初具规模;加快华能伊敏、海拉尔、满洲里电厂,神华宝日希勒敏东电厂直供步伐,力争2017年全市100万千瓦以上电力装机实现直供,到2020年全市400万吨千瓦以上电力装机实现直供。力争到2020年全市企业自备电厂装机超过300万千瓦,自备电厂提供企业用电超过200亿千瓦时。
    支撑项目:重点推进牙克石拾方联合公司2×35万千瓦、驰宏20万千瓦、同联药业120万千瓦等自备电厂建设。同步推进电力直供关键瓶颈输配电路改造工程。
    (五)推动有色金属产业由采矿向“探—采—选—煤电—冶—加”产业链延伸,由季节性生产向常年生产转变
    依托得尔布干、大兴安岭成矿带和俄蒙境外丰富的有色金属资源,坚持“分散采矿、集中选矿、定点冶炼加工”的原则,加快有色金属产业链条构建步伐。推动骨干有色金属企业向探矿、采矿、选矿、冶炼一体化迈进,推进煤电与冶炼环节组合,鼓励冶炼企业配套自备电厂。打造“探—采—选—煤电—冶—加”产业集群。通过技术改造,支持中小采矿选矿企业逐步扩大规模,实现由季节性生产向全年生产转变;支持通过招商引资等多种途径,引进有色金属下游高端产品加工制造企业,扩展产业链条,提升有色金属深加工产品附加值。加强有色金属上下游企业之间重组兼并或产品的组合,不断优化产业链结构,形成最合理的资源配置。
    目标:力争到2015年全市有色金属产业形成日处理矿石13万吨,年有色金属冶炼20万吨,实现产值100亿元;2017年形成日处理矿石15万吨,年有色金属冶炼30万吨,实现产值200亿元;2020年形成日处理矿石20万吨,年有色金属冶炼40万吨,实现产值300亿元。积极承接电解铝产业转移,争取落地大型电解铝及铝制品加工项目。
    支撑项目:中金10万吨铜冶炼及延伸加工项目;驰宏20万吨铅锌冶炼项目达产达效;推动2万吨钼冶炼项目尽快落地。积极承接电解铝过剩产能转移项目,力争到2020年,承接产能超过240万吨。延伸无氧铜、电解箔、印刷电路板、纳米氧化锌、高纯铅、高纯锌、钼合金、铝箔、铝合金制品等产业链,打造产业集群。推进冶炼企业与制药、化肥、氟化工企业合作,循环利用合成氨、硫酸等资源。
    围绕农牧业、煤化工、有色金属、煤矿等产业需求,积极培育农牧机械、矿山机械、化工机械等装备制造业。
    (六)推动木材产业向规模化和精深加工转变
    依托口岸进口木材资源,重点发展满洲里木材加工园区,对技术条件相对较好、产品互补性较强的企业进行整合优化,扩大企业规模,培育1—2户具有影响力的木材加工龙头企业。引导企业将木材初加环节向境外转移,国内企业向提高加工工艺、降低成本、提升质量、增加附加值转变,重点发展集成材、指接板、人造板加工业,并逐步向高档家具、木屋、威卢克斯窗、专用门窗等领域延伸。提高木材“三剩物”开发加工深度,发展活性炭、木纤维素等循环产业。培育木材电子交易市场,打造满洲里国际木材交易中心。
    目标:力争到2015年,木材加工能力达到600万立方米,产值超100亿元;到2017年,木材加工能力达到700万立方米,产值达到175亿元;到2020年,木材加工能力达到800万立方米,产值超过200亿元。
    支撑项目:推动香港联发集团由指接集成材、拼接板材生产向中密度板、三聚氢胺装饰面板、实木门窗、家俱等终端产品延伸,实现年精深加工60万立方米木材;推进沈阳蓝氏集团,实现年产高档家具15万套目标;加快美润公司年产50万套实木门生产基地、联众木业欧式实木窗建设、香港海粤木材废料生物处理加工等项目建设进度。
    (七)推动建材产业向绿色节能环保领域迈进
    依托呼伦贝尔市丰富的石灰石和粉煤灰资源,利用国内和国际两个市场,以绿色、节能、环保、高性能和提高劳动生产率为导向,扩大规模,提倡应用高效适用的节能减排新技术,改进传统生产工艺,延长产业链条,拓展应用领域,鼓励发展特种水泥、超细粉煤灰、水泥压力板、纤维水泥板、新型高效保温材料、高能枕轨、复合吸声材料、油田水泥等新型绿色、节能、环保等新型建材产品,企业向水泥制品业深加工产品方向延伸;探索发展3D打印建筑产业。
    目标:力争到2015年建材工业实现产值稳定在100亿元,2017年实现产值130亿元,2020年实现产值150亿元。
    支撑项目:积极扶持蒙西、北疆、新昌泰等企业开发高附加值水泥产品;支持扎兰屯华鑫、先隆等公司研发生产高压、高强免烧空心砖项目;推进呼伦贝尔三同新型墙体材料开发有限公司陶粒空心砌砖、呼伦贝尔东能新型建材有限公司烧结多孔砖、鄂温克海中节能建材有限责任公司多腔复合保温节能建材项目。
    (八)推动云计算物联网等战略性新兴产业支柱化
    依托呼伦贝尔市能源丰富、地质稳定、气候寒冷和通信网络基础设施优势,培育云存储、云应用、大数据加工等优势产业,发展呼伦贝尔数字产业经济,打造云计算产业基地。扶持物联网产业,做大呼伦贝尔绿色有机食品物联网可追溯产业。
    目标:到2015年底全力推进光纤入户,实现语音通话、高速上网和电视节目观看,推进三网融合,使宽带网络能力大幅度提升。2017年完成旗市区所有区域的光纤化改造,2017年底,城市既有住宅小区和农村地区宽带覆盖率分别达到96%和70%。普及高速宽带,提升网速水平,2017年底实现城区接入能力达到50Mbps,农村接入能力达到20Mbps。加大4G网络建设的力度,2015年4G网络要覆盖各旗市区旗政府所在地和部分乡镇。使移动互联网广泛渗透,智慧城市、远程医疗、平安城市监控等应用水平持续提高,网络与信息安全保障能力明显增强。力争到2015年服务器数量达到1万台,2017年服务器数量达到10万台,2020年服务器数量达到100万台。
    支撑项目:抓好中网科技(内蒙古)公司云计算、云存储项目,浪潮集团云应用项目,立信集团绿色食品可追溯物联网项目。
    (九)打造跨境工业合作平台
    发挥口岸优势,发展口岸落地加工业,打造跨境工业新平台,为全市工业发展开辟新通道。依托额布都格口岸,积极推进中蒙跨境经济技术合作工业园区建设。依托满洲里、额布都格、黑山头、室韦等中俄蒙口岸资源,建设口岸工业园,积极发展油菜籽、小麦、水产品、饲草等进口绿色农畜产品加工业。
    三、保障措施
    (一)推进“两化”深度融合
    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推进工业化和信息化深度融合。推动传统生产方式向以产业融合、网络制造、柔性生产为特征的新型生产方式转变。加快推动制造模式向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服务化转变。大力普及电子商务,积极探索依靠信息技术推动节能降耗。推进物流信息化,提高物流管理水平。
    (二)推进融合创新
    以“互联网+”为契机,促进云计算、物联网、大数据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与现代制造业、生产性服务业的融合创新,发展壮大新兴业态,打造新的产业增长点,为产业智能化提供支撑,降低工业能耗,提高产品质量,增强新的经济发展动力。
    (三)扶持中小微企业发展
    围绕能源化工、装备制造、农畜产品加工、有色金属、建材加工产业的延伸和扩展,培育和发展专业化水平高、配套能力强、产品特色明显的中小企业、小微企业集群。引导中小企业进入品牌设计、包装、储运、营销、金融服务和工业设计、电子商务、信息安全、科技咨询等生产性服务业领域,发展为工业配套的现代生产服务产业体系。推进中小企业公共服务体系建设;构建“助保贷”、信用担保、贷款贴息、风险补偿、资金补助、表彰奖励等政策支撑体系。
    (四)加大工业投入
    支持有条件的企业发行债券、基金或上市融资。进一步加大本级政府资金投入,设立工业和信息化发展专项资金。加大金融机构支持中小企业力度,完善银企联席会议制度,通过贴息引导机制和贷款担保机制,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主导产业和重点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的信贷投入。拓宽融资渠道,鼓励企业使用债券、金融租赁等方式融资,鼓励和引导社会、民间资本投入工业。
    (五)建立抓落实机制
    成立呼伦贝尔市产业转型升级工作领导小组,建立产业转型升级责任制体系。明确责任目标和工作时限,实现全程协调服务,争取在短期内工作取得实质性突破。
    (六)深化电力改革
    推进工业园区电力自营区网络系统建设,不断扩大电力直供范围,推进呼伦贝尔电网增强性改造。扶持有条件的重点工业园区、龙头企业建设综合利用及煤电用一体化的自备电厂,建设电力自营区。探索整合中小企业,打捆参加电力直供模式。

 

  • 展会新闻
  • 行业新闻